-
S2E7 「如果用科學看待,愛滋病會簡單很多」(feat.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 顧文瑋醫師 &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黃柏堯老師)
- 2024/12/03
- 再生時間: 48 分
- ポッドキャスト
-
サマリー
あらすじ・解説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黃柏堯老師,以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顧文瑋醫師 ,和我們一起聊愛滋病過去與現在。愛滋病是疾病,也是社會議題,這集,我們很感謝有柏堯老師和小顧醫師,幽默且不失專業地從醫學、公共衛生、社會學的角度,和我們一起爬梳這個複雜的議題,也看見目前台灣防治愛滋的困境。
本集重點:
- 有藥可救,愛滋已開始「慢性病化」
- 傳染性也可控,關於愛滋,你不能不知道的U=U
- 電影學研究:愛滋被發現前,已經有歷史記載
- 愛滋的污名與科學,有什麼關係?
- 女性愛滋感染人數逐年上升,且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 醫師提醒:發生過性行為就應篩檢,要去哪裡篩檢?
醫學上,從四十年前被發現時的「不治之症」,到現在的「慢性病化」,愛滋病的預防與治療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台灣,愛滋病的防治也得到了很大的進展,感染人數逐年下降,已感染者96%正服藥,服藥者有95%以上達到醫學上不會傳染的條件。
然而,愛滋病自被社會認識開始,就背負沈重的污名。明明是好好吃藥控制的帶原者,離開感染科,在其他科診被拒診的比率高達25%;女性感染愛滋的人數增加,可見許多人因為社會的污名化以及公衛知識的缺乏,已經感染,卻不知道自己需要求醫——這污名,始終是國際和台灣進行愛滋病防治以及人權倡議的巨大挑戰。
12/01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走上尊重權利之路:我的健康,我的權利!」不被歧視的健康生活,是人權的重要一部分,科學,在此過程能做的有很多。為此我們錄製了這集節目,非常推薦大家收聽(也順便幫兩位來賓徵友(?
除了解惑,最後是必不可少的公衛知識資源:
- 小顧醫師與其他具有醫療專業背景、對HIV的治療與預防有熱誠的第一線工作者,組織了台灣新滋識同盟,這是一個不分性別、不分性向,專門提供性健康知識的平台,目標致力於宣導HIV相關衛教,以及推廣篩檢與預防性投藥,同時減少社會對於HIV的標籤。如果對於HIV、PrEP/PEP,或是其他性病有疑問,歡迎直接在IG(@taiwan_heart)、FB或LINE詢問。
- 節目提到的CDC愛滋匿名篩檢: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gH7NyWhq3ulASakaq5DDIQ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U8RNkpByDE4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柏堯老師,小顧醫師
剪輯: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