エピソード

  • S3E12 全球科學新聞報導狀況還好嗎?原來台灣的科學報導困境, 英國德國西班牙澳洲紐西蘭也有
    2025/04/15

    上個月,我們去了澳洲參加全球SMC會議。除了台灣,全球已正式成立了科學媒體中心(SMC)的國家有5個,因各地媒體狀況不同,我們各自長成了不同的樣子。

    但將近一禮拜的資訊交換,因為目標一致,我們反而看見SMC在各國現況的共通處,例如資金籌備困難、科學家回應媒體有壓力、記者出稿時間被限縮、科學謠言的跨國傳播⋯⋯

    這集我們向大家分享在會議中的見聞,當社群媒體成為年輕世代越來越主流的資訊接收工具,新聞產業也迅速變化,以支持科學新聞報導為目標的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以及回應?

    *更新資訊:小童提到有960萬追蹤者的澳洲科學網紅,現在已經有1500萬追蹤者,而現在BBC的TikTok追蹤者是600多萬。(還是很懸殊啊)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這集:https://youtu.be/Wn_Q0YVvLY0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科學有媒有》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贊助我們,小額捐款,讓我們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

    本集聲音出場:Sinead,佩懃,硯芳,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38 分
  • 【有媒有鳥系列】08 歷史社會題:英國人如何捲動全球賞鳥熱潮?(中華鳥會秘書長 呂翊維Allen & 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 紅冠水雞洪貫捷)
    2025/04/10

    不知為何,我們熟悉的有深厚賞鳥歷史的澳洲、印度、香港,都巧合似地曾被英國殖民過。生活在英國的Sinead更是體驗過英國人對賞鳥愛鳥的沈迷。

    這集我們依舊邀請鳥系列老朋友組合: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 & 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國際鳥導洪貫捷,和我們一起回顧英國賞鳥歷史與它的全球影響。我們從英國的獨特賞鳥文化談起,透過工業革命前後英國人保育觀念、國際移動、階級差異的變化,一起聊聊英國人與「全球賞鳥」可能有何關聯。

    我們也談到,中華鳥會的英文名從「Chinese Wild Bird Federation(CWBF)」到「Taiwan Wild Bird Federation(TWBF)」,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與英國鳥類保育組織之間的互動發生了什麼變化,又如何找到保育合作計劃的新契機。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與良好資訊環境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Allen呂翊維,洪貫捷,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36 分
  • S3E11 你我看到的科學新聞從哪來?與編輯談《是炒作還是真相》(feat. 商周出版編輯 瑾俐)
    2025/04/08

    我們常稱自己是SMC,其實在世界上的另外5個國家,也有「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Fiona Fox是世界上第一個SMC的執行長,也是《是炒作還是真相?》(英文原名,Beyond The Hype)的作者。

    Fiona在書中紀錄了在過去二十年間,英國科學媒體中心與記者、大學公關室還有科學家們,一起面對過的英國科學爭議議題。過去我們常以為,科學歸科學,媒體歸媒體,但是Fiona在這本書中分享的故事卻告訴我們,科學與媒體之間需要有緊密的合作與理解,才能讓社會擁有良好的資訊環境與決策基礎。

    最近,這本書的中文翻譯版終於出版,我們邀請了譯本編輯林瑾俐和我們一起聊聊,為何這些發生在英國的故事,在台灣也有閱讀的價值。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

    本集聲音出場:Sinead,瑾俐,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45 分
  • S3E10 醫療資訊充斥社群媒體,是Self-care,還是過度診斷?
    2025/03/25

    上個月(02/26),JAMA發布了一篇研究——透過分析982篇以個人故事分享醫療檢測的社群貼文,發現當中有87.1%提到好處,僅14.7%提及危害,6.1%提及過度診斷或過度使用的風險。

    人類歷史上不乏書寫身體、健康、醫療的故事。但當這些故事走到今天,一些論述也許是為健康發聲,也可能是引致過度醫療的slogan。這集我們再度邀請台大公衛學院的黃柏堯老師再次來到「有媒有」,來聊聊社群媒體的健康資訊傳播。

    柏堯老師認為,在傳統新聞媒體與社群媒體邊界愈加模糊的今日,人們有可能同時是資訊的生產者(producer),也是被資訊說服從而買單的消費者(consumer),兩者的結合,在傳播學上居然真的有「prosumer」一詞。這種角色為何出現,在醫療資訊環境中可能面臨何種危機?歡迎收聽本集「有媒有」!

    ——————

    如果你喜歡柏堯老師的分享,歡迎收聽這一集。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集:https://youtu.be/ug32jPPnMzM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

    本集聲音出場:Sinead,柏堯老師,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0 分
  • 【有媒有鳥系列】07 賞鳥也有差異與衝突,生態旅遊的未來在哪裡?(中華鳥會秘書長 呂翊維 & 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 洪貫捷)
    2025/03/20

    這集原本是要輕鬆聊聊不同國家賞鳥人的習慣與怪癖,結果意外聊到,人們不同賞鳥喜好的背後,其實也催生了不同的生態旅遊形式。

    賞鳥時,有人喜歡拍照,有人喜歡觀察。執業過程中,各國鳥導除了要緊追各種鳥類的動態,也必須思考起生態旅遊背後的倫理議題,讓這個領域永續發展:當人與生態間的邊界不斷變化,怎樣的賞鳥方式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誰來考慮人類活動對鳥、對其他動植物生存空間的影響?

    在用科學理解這一切之前,我們先來聽聽不同人們的需求為何,生態究竟會如何受到影響。

    這集出席的依舊是鳥系列老朋友組合: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 & 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專業bird guide 洪貫捷。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zhGjALJXqbo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與良好資訊環境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Allen呂翊維,洪貫捷,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55 分
  • S3E09 阿茲海默不等於失智,這集幫你用了解代替恐懼(feat.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陽明交通大學神經學科教授 傅中玲)
    2025/03/18

    台灣人口不斷邁向高齡化,從公眾到研究領域,阿茲海默症都成為關注的焦點。但人們對阿茲海默的了解更多了,還是恐懼更多了?

    這集我們邀請同時是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以及陽明交通大學神經學科教授的傅中玲老師,和我們一起聊聊阿茲海默症。

    本集摘要:

    • 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有何差別?
    • 一切都開始得很早:類澱粉蛋白可能在發病前 20 年就開始沉澱
    • 帶有兩個 APOE4 基因,就一定會得阿茲海默症?
    • 病程延緩有什麼方法?


    已有研究發現,某些基因會影響阿茲海默症病程的進展,這類研究需要依靠大規模公平取樣的生物資料庫,歡迎複習:
    「有媒有」第3季第6集 S3E06 二十萬台灣人的生物資料庫,如何研究、如何監管?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xN9YPp5y9Xk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

    本集聲音出場:傅中玲老師,Sinead,硯芳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36 分
  • S3E08 川普取消DEI政策衝擊全球性/別平等,研究資料怎麼說?(feat. 彩虹平權大平台 筑媛&倫倫)
    2025/03/11

    這集,我們邀請了 彩虹平權大平台 的執行長筑媛和副執行長倫倫。兩位分享在做性/別倡議的過程中,需要足夠多的研究資料,才能釐清問題、提出解決方式。

    最近,美國開始又只有男女性別🤡川普執政後的政府,試圖回到那個看不見性少數的年代,否認男性與女性之外任何性別的存在。

    順便,他們取消了DEI政策。大企業原本支援開發中國家發展性別平等的經費面臨取消;美國疾管署網站上的性/別少數醫療健康資訊消失了;《刺胳針》和《自然》的科學期刊審稿人,開始擔憂含有「LGBTQI+」等關鍵字詞的研究被撤稿⋯⋯

    這會對國際性/別平權倡議帶來什麼影響?快收聽這集《科學有媒有》!

    本集精選:

    • 大企業都有的DEI,到底是什麼?
    • 說了好多次了,從科學上也無法明確定義男女性(這集有講)
    • 被忽略的性別,被忽略的資料,被忽略的困境
    • 疾病背後:醫療不公平,可能會讓全社會買單
    • 同志公投後:美國青少年自殺率劇增
    • 一點都不新!跨性別醫療歷史超級長


    ——————

    如果你支持大平台的工作,你可以:
    捐款:https://tec.equallove.tw/J0Cbg
    訂閱電子報:https://tec.equallove.tw/dtBeD
    收聽「欸來姐跟你說」:https://equallovetw.firstory.io/
    支持「日日有好事,同在好日子」義賣商品:https://tec.equallove.tw/tosuA
    了解大平台更多資訊:https://tec.equallove.tw/ms7bi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這集:https://youtu.be/jvuWPPGi7rQ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

    本集聲音出場:Sinead,倫倫,筑媛,小童
    後製宣傳: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 時間 3 分
  • 【有媒有鳥系列】06 Merlin,ebird,與birder迷因大賞(❌)
    2025/03/06

    TOYOTA bZ4X 25 年式到港

    純電休旅全新選擇 電動駕馭帶來超越以往的可能

    心動價只要 136 萬

    首年超低月付 $9,000 現在預選再享萬元充電金️⚡️

    詳細資訊請見 🔗 https://fstry.pse.is/7dsgqk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集,製作人保證,即便你不是鳥友,光是了解鳥友與一個app,一個鳥類資料庫之間的互動,就已經很有趣。

    賞鳥的人,已經多到可形成其獨特的文化,當數以萬計的人們在世界各地進行著一樣的事情時,借助數位工具,便能開啟超級大尺度的公民科學行動。

    不論是賞鳥新手還是老手,幾乎無人不知Merlin。如同Sinead在節目中所言,甚至有人是因為下載了Merlin,才開始更主動尋找、觀察、紀錄身邊的鳥種,成為birder。

    由康乃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開發的app,Merlin Bird ID,幾乎提供全球各地的鳥種資料包,使用者可以透過鳥所處的地理位置、外型、照片、聲音,識別出當下看到的鳥,同時可透過標記已識別的鳥類,建立並管理自己的觀鳥清單。Birders如果有了Merlin,賞鳥過程可謂如有神助,這背後離不開由全世界賞鳥人們提供的ebird資料庫。

    這集同樣有中華鳥會秘書長Allen的主持和分享。同時身為台灣ebird的資料審閱者的他,除了介紹Merlin與ebird背後各國的努力,藉由這集節目,我們也體會到,賞鳥人的賞鳥行為,不限於賞鳥人腳下的一方寸土,而是全球尺度的公民科學行動,與鳥類生態緊密相連。

    本集摘要:

    • Merlin和ebird有什麼關聯
    • Allen現身說法:Merlin如何激怒ebird審閱者(❌)
    • 不知為何突然聊起賞鳥迷因⋯⋯
    • 亞洲鳥類資料最多的國家,竟然是它
    • 老問題:資料多寡,與當地資源高度關聯


    如果你對生物多樣性的公民科學行動感興趣,也歡迎收聽《科學有媒有》路殺社的專訪: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4qt8o0l000v01xvg6xjh31g/platforms

    了解Merlin Bird ID:https://merlin.allaboutbirds.org/

    台灣的賞鳥紀錄資料庫與鳥類地圖計畫:https://www.bird.org.tw/basicpage/1555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trcuN5JC_AI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節目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小額捐款,支持台灣科學與良好資訊環境的發展


    ————————————
    本集出場:Sinead,Allen,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 時間 2 分